对于大多数涂料工程师来说,涂层起“痱子”是一个非常头疼的问题,今天,就让我们来深度剖析“痱子”这个“鬼见愁”。
一、“痱子”的形成
“痱子”是在涂膜内部形成的一层致密的小气泡,将涂膜突起一个个小点,形成针尖大的或更大气泡的形状。有些间距较小,密密麻麻的呈现,有的间隔稀疏,可直观出现气泡的形状,这都是涂膜不均匀引起的,通常出现在涂膜要表干的时候。
二、那么该怎么解决“痱子”问题呢?
切忌使用慢干溶剂!
要解决“痱子”问题,可以选择延长表干时间,即延长漆膜的开放时间。加入慢干溶剂,可以有效延长漆膜的表干时间,对防止起“痱子”是有帮助的。但是加入过多的慢干溶剂,会导致溶剂的挥发速度远远低于漆膜的表干速度,反而不利于解决“痱子”问题,甚至可能出现流挂、暗泡等更严重的问题。也就是说,慢干溶剂实际上不是万能的,应该采取措施,去平衡漆膜的表干时间和溶剂、水分及空气的挥发速度。
可以试试助溶剂!
要解决“痱子”问题,可以考虑选择助溶剂。但是在选择时,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① 得考虑溶剂中不能含有可与异氰酸酯反应的水、游离酸和醇等物质,不能选择醇醚类及含水率高的溶剂。
② 得根据施工环境变化调节助溶剂的配比,获得较好的挥发速率,赋予涂料最佳流动性。
③ 需提高漆膜的开放时间,保证涂膜表干前将涂层中混有气泡、水及溶剂蒸汽排出。可选择高沸点的溶剂,但是需要注意强极性溶剂对HDI 的阻滞作用。
三、树脂与固化剂的选择
一般情况下,我们会选择1.2~1.5的当量比,进行树脂和固化剂的搭配。此外,可提高树脂与固化剂的相容性,提高反应的选择性。
四、助剂的选择
在进行配方调制时,我们通常会加入有机硅的基材润湿剂和流平剂等。但很多有机硅类助剂对搅拌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气泡有稳定作用,表面张力降低越多稳泡性越强,而且容易浮到涂膜表面并封闭涂膜表面,使涂膜内溶剂难以释放,使气体在涂膜内聚集并形成微小气泡,容易形成“痱子”或暗泡。因此在满足润湿和流平的前提下尽量选择低稳泡倾向的助剂。此外,可以搭配合适的消泡剂,来避免气泡的形成或将已形成的气泡尽量排除。
五、施工条件
15~35℃为最佳施工温度,另外相对湿度应调整在75%以下,避免在高温高湿、阳光直射下施工。喷涂时,要底材应平整,清洁无污染,不能有灰尘等杂质,喷涂量要适量,施工环境要求无污染,灰尘较少。配制好涂料后,要用200目的滤布过滤,过滤后静置10-20min,尽量消除涂料中的小气泡后才能进行施工,且保证在活化期内施工。为减少针孔产生,一般喷漆后进入烘干室前,都要保证湿漆膜有10min左右的溶剂挥发时间(称为闪干时间或流平时间)。
六、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结合以上6个方法,减少起“痱子”现象的发生,使其更好的发挥涂料装饰和保护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