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配方设计时调节乳液的粘度流动性
在配方设计时调节乳液的粘度流动性,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 添加增稠剂:乳液需要添加乳液增稠剂来提高粘度,提升流动性与流平性,帮助性能的发挥。增稠后,乳液的粘度流动性稳定性好、不变稀,对硅油、枧油的质量、手感无影响。
2. 将黄原胶增稠剂添加到制剂的水相中:先将其分散在与水混溶的溶剂(如丙二醇,丁二醇或甘油)中,然后再添加到水中。
3. 在水包油乳液中添加具有高屈服值或静止粘度的增稠剂组合:实例包括与黄原胶或羧甲基纤维素结合的硅酸铝镁或微晶纤维素。乳化后,务必将盐添加到基于层状凝胶网络的配方中,以实现最大的粘度和稳定性。理想状态是低于相变温度(<45C)。在基于层状凝胶网络的配方中添加少量可溶或可溶胀聚合物可减少通常在冷冻/融化稳定性样品中可见的颗粒感。
4. 在油包水乳液中添加硫酸锌:可以帮助稳定油包水型乳液,并显着降低制剂中的防腐剂含量。螯合剂不应在该在加入硫酸锌前使用。大多数油包水乳液使用氯化钠或硫酸镁作为稳定剂。向油包水乳液的水相中添加少量的可溶性或水溶胀性聚合物可以显着改善其冻结/融化稳定性。油相活性成分的增溶 如果成功,将增溶剂减少到失效点。
对于乳液的黏度应了解哪些知识?
(1) 乳液的黏度关系到乳液的流动性,这是一种具有实用意义的性质。我们知道,一种含固量35%左右的聚醋酸乙烯乳液,其黏度甚至比他的含固量约10%的溶液还要小,这是因为乳液是一种胶体分散体系,其黏度主要表现为分散介质(水)的黏度,而与分散相(醋酸乙烯聚合物)的浓度关系不大,也与聚合物的分子量无关。按分散相球状粒子模型计算,浓度按体积比在35%以下时,黏度基本上没有变化。因此,提高乳液黏度的方法是添加增稠剂,后者可以显著提高水相的黏度。
(2)聚合物(分散体)粒径的大小及其分布对乳液黏度产生影响。粒径在0.5μm以上时影响不大;粒径在0.5μm以下,随着粒径变小,体系黏度很快增大。粒度分布较窄的要比粒度分布较宽的乳液黏度高些。
(3) pH值对乳胶黏度会有影响。在一般情况下,pH值增高,黏度下降;若高聚物分子中含有羧基,如丙烯酸之类结构的话,原始黏度较低者,则偏碱性的pH值会使乳胶颗粒中蜷曲分子伸展开来,同时由于氢键作用,大量水分子进入伸展层,臧少了流动相的体积,从而在宏观上表现出体系黏度增大,在pH为8~8.5时达到最高值。继续升高pH值,黏度随之下降。
来源:水性大平台